首页 西安知道内容详情

1926年谁控制西安?

2025-08-07 4 51kk

1926年谁控制西安?

国民第二、三军控制西安

1926年在河南的岳维峻、李云龙(字虎臣)等国民第二军连连失利,一部溃散,一部为吴佩孚收编,一部退入陕西。

1926年4月2日,北洋军阀吴佩孚任命豫西镇嵩军首领、曾统治陕西8年的刘镇华为“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率8个师西入潼关,准备攻占西安,夺取关中。4月中旬,刘镇华在占领陕西东部各县后,进抵西安城下。

刘镇华开始围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坚守,后冯玉祥将军率军入陕,西安之围被解,时称“二虎守长安”。

民国绥靖公署,行营,行辕都是什么机构?

绥靖公署

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后来引申为安定、安抚的意思。《诗·恒》中有“绥万邦”(安定天下)。

《三国志·薛综传》中有“绥边抚裔”(稳定边境局势)。

抗战胜利之后,人民迎来和平曙光,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但是国民党不去医治人民的战争创伤,反而挑起内战,导致神州大地再燃战火。

而绥靖公署就是内战的产物,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其中的“绥靖”含义就是维稳。

1926年谁控制西安?

绥靖公署是军事部门,它的职能是指挥所辖范围的武装力量,其负责人叫绥靖公署主任,能担任这一职务的,绝非泛泛之辈,起码是中将,有时也有上将担任的。

绥靖公署的名字听起来非常古怪,但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说白了就是抗战时的战区,换了个称呼而已。

不过在抗战时期,全国有8个战区,抗战期间国民党丢了不少地盘,全国仅剩4个战区,即第1、第2、第11和第12战区。

抗战胜利后,这些战区分别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太原绥靖公署、保定绥靖公署、张垣绥靖公署。随着国民党对日伪统治区进行接收,在各地又增设了若干公署。总而言之,绥靖公署就是一个纯军事指挥机构,所辖区域的武装部队都听命于它,其职能跟现在的军区相似,但所辖范围不尽相同。

1926年谁控制西安?

行营

行营这个词原意跟皇帝有关,古代皇帝外出巡视和旅游的时候,临时建立起来的住所,就叫行营,也叫御营,就是天子驻扎的地方。

行营这个机构,也是国民党设立的,不过存在时间较长,抗战前就设立了,抗战胜利后撤销。

1930年蒋介石以陆海空总司令的名义设立若干行营:武汉行营主任张治中,广州行营主任何应钦,洛阳行营主任杨杰,潼关行营主任顾祝同,郑州行营主任何应钦,南昌行营主任鲁涤平。

在国民党抗战前设立的行营中,西安行营职权是最大的。该行营成立于1937年初,职责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统筹陕甘宁青四省国防之设施及整饬指挥各部队肃清匪患,处理善后与指导民众组织训练起见特设西安行营主持办理 。”主任由蒋介石的浙江同乡、有“飞将军”之称的国军将领蒋鼎文担任。

1926年谁控制西安?

在民国时期,行营没有了古代的含义,古代的行营是皇帝在里面办公,可民国时期,国家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一般不在行营。

但不能就此说行营跟最高领导无关,各地的行营就是代理蒋介石行使职权。

以此来看,行营的职权要大于上面提到的绥靖公署,因为它是最高统帅部派出机构,所以,绥靖公署一般要听命于行营的指挥调动。

比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43年9月在汉中设立的汉中行营,主任由原来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任行营主任,胡宗南的第一战区、刘峙的第五战区,李品仙的第十战区,都要听其指挥。

1926年谁控制西安?

事实上,在“剿共”区域,行营的职能不只有军事,它还代替国民政府对各省政府进行管理和训令,各省的政务原则上受行营指挥,国民党各地的组织工作也由行营负责。

所以说,行营不单是个军事机构,也是个政务机构。

行辕

所谓“行辕”,就是行营的替代词,变了一个名称,换汤不换药。

行辕全称是“国民政府主席XX行辕”,成立于行营裁撤之后,名称变了职能没有变,依旧是中央政府的派驻机构。

比如李宗仁的汉中行营迁到北平后不久被撤销,在1946年改称“北平行辕”,下辖有两个绥靖公署,华北五省和三个特别市的军政事务都由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负责。

1926年谁控制西安?

以此类推,熊式辉担任主任的东北行营,也同时改称“东北行辕”;白崇禧担任主任的武汉行营,则在那个时候改称“武汉行辕”;张治中担任主任的西北行营,也在1946年3月变成了“西北行辕”。

行辕虽然是行营的延续,但寿命却短得很,到1948年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各地新成立的“剿总”。

综上所述,绥靖公署是纯军事机构,行营和行辕则不是纯军事机构,因为它除了指挥军队,还领导各地行政长官,负责政务、党务,属于半军事、半政务机构。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