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曾是后燕、金、辽、元、明、清都城;西安(长安)曾是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的都城;洛阳曾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的都城;南京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 、萧梁、陈 的都城;安阳曾是商朝、后赵、前燕、冉魏、南燕、东魏、北齐的都城;开封曾是魏、后梁、后晋、后汉、北宋、金朝的都城。
自唐中后期,长安已经不具备做首都的各项条件了。
首先是关中号称平原,实际上可耕种的良田有限,难以支撑长安城庞大的办公机构和众多市民的三餐之饥。所以才会有上到皇帝,下到臣子和富商大贾轮着番的往洛阳跑。
特别是安史之乱后,使得关中大地的农业遭受到打击,粮食主要靠南方供给。德宗皇帝的那句: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足见当时的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否则皇帝也不会那么急了。
但是安史之乱后的天下,并不是唐朝皇帝能说了算的。节度使高兴了给你个脸色,不高兴时候又一个脸色。人是铁,饭是钢,不买刚需房还能凑合,再怎么着不吃饭那是万万不成的。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可以说当时的形式根本就不允许他考虑在长安建都,不为别的,粮食安全都无法保证,拿什么去号令天下呀!
后来老赵倒是很想迁都洛阳,不过两点原因没有成行。
一个是洛阳经过战乱,几乎成了一片废墟。这个不像开封经过几个短命朝代,特别是后周郭威的营建,皇宫和城市格局基本形成,无需大动干戈劳民伤财了。
再就是河道淤塞也给洛阳减分不少,当时处于乱世,天下尚未平定,征发大批民夫开挖河道显然没有打仗要紧。再说了,开封位于汴河源头,自隋后的几百年都是水陆交通码头。南方的米绢都要经过开封,比起再逆流而上去洛阳,肯定方便的多。
总之说白了,赵匡胤之所以定都开封,主要就是交通便利,而他本人的内心,仍然是想迁都洛阳。至于长安,应该说根本就没有考虑。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