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土壤问题
陕西人爱说“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气场秦腔。”但这养育了三秦儿女的黄土恰好就是阻碍地铁修建的大敌。
西安地处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具有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天然含水量低等特点,浸水后容易发生湿陷。
根据规划,西安地铁 6 条线总里程 251.8km。其中跨越渭/皂/浐河阶地线路总长约 165.8km,占总线路的 85.8%。跨越黄土梁洼/黄土塬/约85.2km,占总线路的 34%。这两类地貌都覆盖着较厚的湿陷性黄土。
而在湿陷性黄土层中建造地铁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技术标准,放眼全世界,这也是个难以攻克的难题。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一句话总结
西安的土不行,容易塌。
02
地裂缝活动
西安位于汾渭盆地西部,地裂缝灾害十分严重,位于全国之首。而西安城区内的地裂缝灾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地质灾害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始,西安共发现14条地裂缝,延伸长度达100km,覆盖面积达150k㎡,在国内外均属罕见。这些地裂缝已造成了数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西安的地裂缝几乎穿过了所有繁华地区
一句话总结
西安的地不行,容易裂。
03
地下文物与地上古建筑
抛开湿陷性黄土和地裂缝运动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接下来影响西安地铁的才是文物古迹。
“西安一铲子下去全是古董”这句话并不假,仅地铁 2 号线就涉及 57 处文物保护区,包括 13 处古遗址,其中有高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古墓群 38 处;重要的文物出土点或窑藏点 6 处,前后跨越 2000 多年历史。
还有地上的这些古建筑,钟楼城墙大雁塔啥的地基较浅,会被地铁运行时产生的地面沉降和震动效应影响。
幸好,在文物保护方面,西安经验丰富。基本采取地铁建设前考古先行和绕行避让、增加防震等措施。
但这样做的代价也很昂贵。2 号线光用于文物保护工程的投资就有 2577 万元,仅为了避让明城墙和钟楼工程措施费用就超过 1 亿元,钟楼站为了减震使用的钢弹簧复制板道床 1 公里造价 2000 多万元。
一句话总结
西安的宝贝太多了,不敢乱挖。
谢邀,根据我所从事的行业以及个人的经历,就题主的这个问题进行回答,可能结果跟答案不能完全领你满意,请多多包涵!
第一,地理位置问题。宁夏处在我国的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南部和东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为6.64万多平方千米。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从区域讲,跨过潼关以后,除了西安,其他地区发展都相对缓慢。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由于中东部地区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一部分重污染以及能耗的企业开始向内蒙、新疆、宁夏转移。
第二,宣传方面问题。西北的一些省市,在城市名片跟宣传上总感觉后继乏力,缺乏创新跟话题,这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家对城市的了解。有多少人是从“舌尖”了解了宁夏的?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