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特点:常见、轻微、一过性、无后遗症,一般很少超过3天。
那么,为什么接种苗会或多或少出现这些反应呢?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疫苗原因:
◎疫苗大多数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减毒、灭活、裂解、基因重组、提纯等方法制成,因此多含有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如毒力、毒性、菌体蛋白,以及代谢产物等。接种灭活疫苗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接种减毒活疫苗类似一次轻度人工感染,可出现轻度自然感染的临床反应。
◎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与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疫苗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及其接种后的炎症反应,也会引起发热。此外,疫苗的酸碱度、渗透压,以及所含的防腐剂,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注射含有铝佐剂的疫苗常可引起接种局部的硬结反应。
2、使用原因:
◎疫苗在使用前未充分摇匀,致使液体疫苗浓度不均,特别是一些含有吸附剂的疫苗,不充分摇匀使用后会引起局部反应的加重,或发生无菌性脓肿。
◎采用注射、划痕等方法,其本身刺激人体皮肤就可以造成轻微的创伤而引起炎症,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反应。
◎接种疫苗的时间可能影响接种后的反应,如在炎热时注射,局部炎症和全身发热容易增强。
3、个体原因:
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与机体生理因素及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在健康状况较差、接种疫苗后进行剧烈运动等容易引起反应加重。
出现疫苗接种一般反应应如何处理呢?
◎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早期局部红肿可冷敷,减少局部充血; 发生硬结后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吸收,也可将云南白药用食醋溶解,上敷纱布涂抹;鱼石脂软膏涂抹;土豆片湿敷等。
◎全身反应轻微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适当休息,严重者可对症处理,必要时送医院。
一般反应是指在接种疫苗过程中或接种疫苗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包括局部一般反应和全身一般反应。局部一般反应主要有局部红肿和硬结等,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原成分的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二是减毒活疫苗在接种部位增殖引起的局部炎症,如卡介苗接种后出现的红肿及溃疡等反应;三是疫苗的附加物及其酸碱度对机体的刺激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红肿反应,如百日咳接种导致的接种部位硬结。全身一般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呕吐、腹泻等。发生全身一般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特异蛋白的刺激引起;二是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三是热原质引起的发热反应;四是是疫苗中的某些化学药品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地引起胃肠道症状等。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