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现在应该叫鄠邑区了,早在周至、户县一带群众中流传着“秦镇的皮子、摆汤面,软面、辣子疙瘩就大蒜”的说法。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些户县的特色小吃。
户县辣子疙瘩
户县人招待亲友都以辣子疙瘩为上品,并对疙瘩里的辣油肉汤则很有讲究,一看辣油厚不厚,二看客人嘴唇红不红。若油厚、嘴唇红,说明主家待客厚道;否则就是待客轻薄,要讨闲话的。外地人来户县,也以品尝辣子疙瘩为快事。
户县手擀软面
户县手檊软面是 “关中八大怪”之一的——“面条像裤带”。“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户县手檊软面也可作浆水软面吃,鄠录娃最爱吃的就是这个味,因为他有妈妈菜的味道。
摆汤面
摆汤面是陕西户县著名的传统小吃,获中华名小吃誉称。面薄筋光,油汪汤煎,酸香适口,素有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象条线,吃到嘴里光又绵。与一般面吃法不同,一碗上好的臊子汤,汤中配有黄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红柿、蒜苗、韭菜、葱花、肉丁(用酱油、醋、盐、大料、葱姜、肥瘦肉盘好的臊子肉)。一碗温汤细面条,吃时挑一筷头面条放入臊子汤中,来回摆动,让其充分沾上调味汁子,喜庆宴席、团体用餐,节日待客中间搁一盛有温水的面盆,每人面前一碗臊子汤,将面条挑入汤碗中,如此往复,席间香气四溢,主宾谦让,亲亲热热、和和美美、温馨融融,别有一番情趣。农村“过事”的时候做的最好吃。
秦镇米皮
秦镇米皮,是用大米磨浆蒸成。是陕西省著名的汉族小吃。秦镇米皮用产于户县沣河西岸的一种籼米制成。制作工序包括泡米、磨浆和蒸制。米皮通常凉食,所以也叫凉皮。师傅当着顾客的面,用一把几十斤重的大刀把整张的米皮切成细条,拌上特制的辣椒油、醋和盐,加上芹菜丁和豆芽、黄瓜丝等小菜,一碗碗看来红通通、吃来“筋、薄、细、软”、凉爽可口的秦镇米皮就可以上桌食用了。长期以来,在关中地区流传着“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的俗语。可见,秦镇米皮很早以前就与乾州锅盔、岐山臊子面齐名为关中地区三大著名面食。
盘丝酥
盘丝酥 户县名小吃,由精面粉、精炼油、白糖、泡打粉等原料精制而成。此小吃由户县已故名师王富财创制,已有四十余年历史,原名金黄饼,将面粉、鸡蛋、盐、菜油等佐料搅拌在一起揉成面团,擀成薄面片,用刀切成细丝,然后盘成圆形蒸煮。
西安户县特产有户县黄酒、户县葡萄、秦镇米皮等等。
以下是这三样特产的详细介绍。
1、户县黄酒
户县黄是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户县黄酒以终南山水为酿造用水,优质糯米、小麦为原料,用传统独特的酿造工艺制曲、酿制,再经多年陈藏而成,具有酒色清亮、酒香浓郁及入口柔绵、甘美、味微苦而回甘的特点。
2、户县葡萄
户县葡萄是陕西省鄠邑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鄠邑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属暖热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是适宜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地区,素有“银户县”之美誉。户县葡萄栽种历史悠久,唐代诗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流传千古。
3、秦镇米皮
秦镇米皮,用大米磨浆蒸成。陕西省著名的传统小吃。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陕西关中一带大旱,沣河缺水,稻谷枯萎,农民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好不容易打下的粮食尽是稗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百姓无法向朝廷纳供大米,有个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米粉,蒸出米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秦镇每年的贡品只献米皮,这样就形成了久负盛名的美食。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