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启功书院应该是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启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时成立的。也算是北师大的一张文化名片吧。那时的院长是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前两年听说于乐是当了启功书院的副院长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当了院长了?
于乐的确是北师大第一位书法博士生,但在他读硕士的次年启功先生就去世了,而且启功先生生前一直反对书法设什么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要说师承关系,于乐顶多是在读本科时间接受到过启功先生的指点。但是,现在看于乐的书法,完全是刻意模仿启功先生字体了,他的作品也时常被北师大当做礼品赠送给中外友人,给人一种他就是启功先生亲传弟子的错觉。
虽然启功先生生前明确表示过他没有书法弟子,不过还是有些人受到他的指点颇多,事实上存在着师承关系。其中,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秦永龙先生应该是最受认可的一位。秦永龙先生1969便从北师大毕业并留校任教,与启功先生长时间共事,在书法方面受教于启功先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秦永龙先生对历代重要的碑帖作过广泛的临摹与研究,善于博取众长、融会贯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秦永龙先生的诸多作品其实并非全是启功先生的书风,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方正启体”的行楷字模就是秦永龙先生书写的,现在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相比之下,于乐的启体书法已经具备了八分形似,但是神采尚有不足。当代书坛学习启功先生书体的书家并不少见,网上一直流传着启功“四大弟子”的说法,但是因为都未得到过启功先生的正式承认,一直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近日,又有文章称书协会员韩宁宁是启功先生唯一亲传的女弟子,大多是以讹传讹罢了,不足采信。尽管如此,这些人学习启功先生的书法倒是下了一些功夫的,有些临摹作品几可乱真,被人当作启功的书法作品在网上流传。
就算是与这些人的书法水准比较,于乐的启体书法也并无多少过人之处。但是,于乐先生有一个一般人很难具备的优势,那就是长时间求学并供职于北师大,这里有着太多关于启功先生书法的资料,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惊龙轩以为,于乐的书法应该先跳出模仿启功书法的窠臼,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于乐坐享启功书院的天时地利,如果能注重博采众长,从更多传统书法中汲取养料,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新的突破;如果太过于计较眼前的得失,那么在书法造诣上也就止步于此了。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中国书法一直讲究“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而于乐的书法则是“取法乎下”的典型代表。
启功老爷子的书法水平在哪个时代来说,可以拿的出手。但是放到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三流都数不上。放着这么多名家、大家的书法不学,去学所谓的末流书家的风格,除了获取利益外,我不知道其对书法的理解是个什么层面。
更何况,于乐的书法连启功老爷子的三层功力都没有达到,最多只学到了皮毛,这就更“不成体统”,你说其书法水平如何?你让懂书法的人如何评价?
启功老爷子被世人称道,不仅仅是其字,而是其文史修养,文人气度和做人的谦和。这一块我没有看到于乐学到什么。一个劲的在头衔、名利中打转,这样的人书法水平肯定是得不到大家的称道。
我看于博士还是多在文史上下功夫,这要比你的书法更容易出成绩,更容易让世人认可。
评论列表 (0条)